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48章 胜利大逃亡(为诸夏鬼加更1/8) (第2/2页)
转进回临湘之后,确实连吃败仗,一直在抱头鼠窜。 但聪明的丁奉吃到了粮食充足的甜头, 不管败地再惨,他都死死护住粮食。 实在不行就扔下一部分米粮让饿的眼都红了的吴军士兵争抢,自己则快速转进,没几日又能拉拢起数万人马。 现在资水也进入枯水期,丁奉没法再走原本的道路回去。 思前想后,丁奉决定向武陵转进。 去武陵要走沅水,丁奉索性再次回到益阳,这次他准备做一件大事。 “汉中王世子乃仁义之师,这些米粮原本就是吴狗从诸公处搜刮来,现在理当奉还。” 丁奉说的非常恳切,听的城中百姓不少暗暗垂泪,心道这世上居然有这么好的人。 几天下来,丁奉还真认真在益阳放粮。 他亲自给那些苦哈哈的穷山越送去金黄的粟米,又拉着他们的手嘘寒问暖,共同骂孙权的十八代祖宗,连孙权攀附的祖宗孙武也被丁奉骂的狗血淋头不值一钱,他手下众人看的眼睛都直了。 “大哥,大哥三思啊。” 丁奉的手下都以为他是染了时疫烧坏了脑袋, 怎么平白把好不容易抢来的米粮送给一群黔首和山越。 见丁奉鳄鱼的眼泪流的差不多了,他们赶紧围过来,让丁奉别装逼了抓紧跑要紧。 丁奉白了几个满头大汗的手下人,冷笑道: “抢了就走,我们跟盗匪有什么区别? 我这是帮世子邀买人心啊。” “大哥你准是发癫了,这些黔首素来不知大义, 要买你也得找那些世族买,说不定他们还能说你一句好话。” 丁奉看着一群闹哄哄的手下,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年刚刚跟随甘宁的时候,甘宁也是这么一套一套的忽悠自己,让他大开眼界。 他咧嘴一笑,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,颇为感慨地道: “这世上哪有白拿的赏赐, 吃了我的米,就该为我做点事,这才是好道理。” 第二天,吴军即将来袭的消息传遍全城。 据传说,吴军也已经断粮。 他们现在就指望击退丁奉,抢回丁奉手上的米粮过冬, 而受丁奉好处,从丁奉手中拿到米粮的百姓在吴军回来后极有可能遭到清算。 就算不遭到清算,夺回他们分到的米粮,也足以让他们在这个寒冬坚持不住纷纷倒毙。 以吴军的一贯风格,这都是基本操作。 丁奉似乎没有听到这个消息,他依旧在放粮, 而且放粮的范围也越来越大,而且只给黔首山越,不给世族子弟。 尽管面对死亡的威胁,可世道没有人能拒绝粮食放在自己面前。 接下来的几天,来益阳取粮的越来越多,丁奉粗略估计甚至有十万之多! 十万人,够收网了。 功劳留给世子,过错都是我丁奉的。 想必这下,我丁奉要名垂青史了。 一天后,一个浑身是血的士兵冲入放粮的队伍中,向丁奉高声报信说吴军已经杀来。 丁奉沉吟片刻,朝四方认真地行礼,缓缓地道: “诸公,我军与吴狗厮杀多时人困马乏,现在要退回武陵了。 虽然很想再给诸公放粮,可我们真的要走了。” 说着,丁奉一挥手,手下立刻行动起来,把本来应该分给众人的米粮纷纷封装。 那些百姓先是一怔,随即纷纷大声道: “丁将军,我们一路远来,还没有分到啊!” “丁将军,我们家里人丁众多,这点不够啊。” “丁将军,再放几天吧,我们一起抵抗吴狗。” 一声声丁将军听的丁奉心中飘飘然,不过他总算还记得自己之前的安排。 他叹息一声,道: “我军躬行仁义,不愿枉增杀伐,若是吴狗四面进剿,只怕难以应付。” “这样吧,我今日横竖要走。 若是诸公愿意跟随,我在路上继续分发米粮,若是不愿,我等就此别过如何?” “吴狗若是敢来,这一路上我们也定会回护诸君。 汉中王世子用兵如神,到了武陵,那些吴狗自然不敢追赶。 想吃粮的,咱们都上路吧!”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,浅灰色的天空开始缓缓降下晶莹的雪花。 成都的军事将军府,匆匆吃完晚饭的诸葛亮突然心血来潮,缓缓走进庭院中。 夜晚的天空全无星辰,四周黑的厉害,诸葛亮却矗立雪中,缓缓抬头看天,竟看的有些痴了。 “孔明,出什么事了?” 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拿来一件大袄,温柔地披在诸葛亮的肩上。 十多年来,她还是第一次看到诸葛亮抛下繁忙的军务,在院中痴痴的看天。 就像他在隆中高卧时一般。 诸葛亮温和地一笑,回头轻轻握住夫人冰凉粗糙的双手,微笑道: “无事,回去吧!” “定然有事,速速说给我听。”黄月英假装板起脸,却又随即笑容满面。 “算了,肯定是好事,我就不问了。” “不,”刚才还颇为矜持的诸葛亮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狂喜,他伸手指着黑暗一片的天空,兴冲冲地道, “我看见了,天命回来了!”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,黄月英清楚的看到一颗闪亮的灿星突破层云,骄傲地悬在头顶夜空。 看着诸葛亮难得兴奋的表情,她顺手紧了紧诸葛亮身上的狐裘,微笑道: “知道了,外面冷,快回来吧。”